当前位置: 江帆首页 >> 思政教育 >> 研究文献 >> 正文

研究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生成动因、态势特征与创变展望

时间:2023-05-15

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日益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引擎,驱动着人类走向新的文明时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对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作出重要战略部署,明确指出要“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1]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不仅催生了新生态、新趋势、新动能,也彰显了新智慧、新观念、新文明。全社会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标识,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回答“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重大命题,开辟了广阔的探索空间。促进人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目的,同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也势必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同步实现数字化的创新发展。只有客观认识新技术革命助推下的社会变迁,才能科学把握人在数字社会中的生存规律和发展趋势,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顺利实现的客观前提,更是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现实保障。

一、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生成动因

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与技术史具有天然的同构性,技术始终以一种根本而广泛的力量,形塑了人类的生存发展图景。为了迎接和适应数字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促进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面向这一客观事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科学把握数字化发展趋势,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前提,是实现数字文明造福人民的保障。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旨在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宏阔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在政策引领、需求驱动、技术赋能等因素的多维作用下,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1. 政策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战略要求

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国家各部门陆续出台相关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具体进程。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发布,强调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这无疑是实现教育优化升级的长期战略,也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激发了广大科研工作者对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研究热情。2021年,《“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强调教育大数据供给和应用,利用新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对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奠定了政策基础。2022年,教育部启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吹响了教育领域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前进号角。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论断,既从整体规划上把握了教育、科技、人才的内在关联规律,也从具体部署上明确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推进教育数字化”[3]的行动路径,这对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事业发展给予了明确的进路指导。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广阔发展前景和蓬勃发展态势,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课题、开辟了新空间。数字技术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只有强化数字化意识、发展数字化文明、创新数字化方法、推进数字化治理,才能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优先占据数字空间的话语优势,全面赢得数字时代的育人主动。

2. 需求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创变目标

“教育数字化转型体现出一种需求驱动的数字化教育范式跃迁趋向。”[4]这种需求集中体现在信息社会发展、国家数字建设、教育转型目标、学生成长规律、课程创新机遇等多重维度,在众多因素的驱动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发展势头愈加强劲。从发展趋势出发,国际上众多国家和地区已率先发起教育数字化助力教育变革的呼唤和实践,国内交通、通讯、医疗、金融等行业领域也正在对数字化转型进行积极破题。客观认识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构逻辑,准确把握数字时代的技术演进路径,有助于减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数字环境的不适应性和不确定性。从建设目标出发,开放、优质、公平、高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集中体现,也是教育事业提质增效的改革重点。在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学公平、优化教育治理、实现泛在学习等方面,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策略方法,更被视为是一种技术革命和改革目标。立足教育根本问题,构建数字教育体系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然而,教育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技术无论如何迭代更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依然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思想政治理论课依然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着眼价值成长、围绕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赢得新胜利的时代要求。提质增效是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内驱动力,“数字化”只是进路不是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必须始终观照教育的根本遵循。其一,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要精准把握新时代人才培养规律、需求和特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及时跟进育人环境的变迁,创新育人范式,以数字技术赋能育人目标的实现,培养出党和国家需要、对社会有用的人。其二,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思考谋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是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丝毫不能偏离的政治方向。其三,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探索开发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形式的核心课题,不仅事关教育教学的成效,更事关改革创新的成败。

3. 技术赋能:数字技术融合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开辟创变空间

数字技术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多种数字化技术的统称,其中大数据技术为数字资源、云计算技术为数字设备、物联网技术为数字传输、区块链技术为数字信息、人工智能技术为数字智能,不同技术相互融合,将打破传统的连接方式及动力模式,实现立体式、折叠式、交互式的架构逻辑,大幅提高运行效率。从某种程度上讲,数字技术越趋向成熟,落成的数字空间便越能全面观照现实世界,多维助力各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在此境遇下,数字化技术将为精准思政、智慧思政等理念的实现,搭建跨时泛在的育人场域,形成跨域在场的学习体验,创设跨界协同的教学模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创造条件、提供动能。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性探索,正在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架构、价值体系和育人模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科技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创变过程中,数字化转型是机遇、数字化思维是理念、数字化技术是保障,这也是数字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三维赋能体现。从广度上,数字技术发展催生了全领域的数字转型革命,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赋予“机遇动能”,开创了广阔的创变图景。在高度上,数字技术逻辑形塑了全视域的数智交互图谱,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赋予“理念动能”,标定了超前的创变方向。在深度上,数字技术样态构筑了全场域的数字化空间,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赋予“保障动能”,搭建了坚实的创变基础。数字技术发展产生的机遇、理念、保障,将极大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结构变迁。譬如,以传统火车和现代高铁的动力分布为例,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火车的“火车头”是唯一动力来源,“一拖多”的牵引模式限制了火车的前进速度,相比之下,现代高铁的动力分布在每节车厢,多节动力车厢构成的整体车身,实现了机械、能量、信息、数据的高度协同,极大地提高了行驶速度。这种动力配置与数字化技术的架构极为相似,以数字技术融合“全领域”的媒介联结体系、以数据图像实现“全视域”的学情模态分析、以数智系统打造“全场域”的智慧育人空间,培育创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育人共同体,科学处理和适应虚拟与现实、技术与教育、价值与数据之间的互构关系,将极大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态势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发展,实际上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新发展阶段的样态呈现。立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近30年的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入网适应、范式转换、融合拓展三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既是互联网新一轮技术发展背景下的全新探索,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变革了客观世界,也在以技术化的逻辑方式形塑着人们的主观世界。为此,以提高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能力为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正在数字化浪潮下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

1. 泛在化: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导向

“泛在学习”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式,用来形容每时每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这一理念最早是由泛在计算之父马克·维瑟博士在20世纪末提出的,他认为“最精深的技术是那些消失的技术”,形象地指出“这使得计算机的使用就如同林间漫步一样轻松”,并预言泛在学习将成为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时至今日,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一场范围更广、层次更深、驱动更强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信息技术发展正在进入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泛在计算时代。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将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数字技术也必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生飞跃。

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认为:“面向未来人机物融合泛在计算的新模式和新场景,软件定义一切、万物均需互联、一切皆可编程、人机物自然交互将是其基本特征。”[5]从系统的功能本质出发,泛在操作系统具备灵活多样的资源虚拟化与异构性桥接能力;从存在形式出发,新一代泛在计算模式和场景将面向不同计算设备、计算要求、应用场景而构建多样性的操作系统。

事实上,泛在化体验作为重要的数字化创变理念,正在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显著特征。自教育部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来,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世界第一大教育资源数字化中心和服务平台,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人人皆学是意愿也是氛围,处处能学是基础也是保障,时时可学是机会也是自由。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着眼于“大课程观”、“大资源观”、“大人才观”、“大场域观”等的思想政治教育泛在化探索,正在打破传统的线性时间模式、击碎物理维度的空间限制、突破封闭化的教学场景、破解局部资源供给不足等现实困境。从课堂内外到校园内外,从虚拟符号化的身份扮演到身临其境的全息体验,从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到教学对象的数据档案,从个性化的数据推送到智能化的系统联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未来图景已然铺开。

2. 精准化: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进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精准思维的重要性,明确提出“要对准瓶颈和短板,精准聚焦、协同发力”。[6]精准思维下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推动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这种发展不是“削峰填谷”式的同步推进,而是“造峰扬谷”式的分类建设、特色创引。精准思政是一种旨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理念,其研究方法、理论探究、实践应用因新一代信息技术而获得了全面支撑和助力。一方面,从发展期待出发,数字技术的精准运用是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建设的成效保证。放眼数字技术发展趋势,“数理文明”和“数据智慧”将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现代化改造和功能升级。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要素、对象、环境、需求、时机都被强大的数字技术所赋能,真正实现可计算、可建模、可感知、可协同、可治理的运行状态,精准化的发展进路将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育人成效。但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联动必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不必追求“技术应景”,不可盲从“技术时尚”,不能虚打“技术包装”。鉴于技术种类、媒体类别、运用方式纷繁复杂,唯有在综合比较、择优选用、定点试行的基础上,精准探索创新驱动的生长点,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另一方面,从发展进路出发,数字技术的精准施策是破解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改革难点问题的关键。从某种程度看,“数字化”为“精准化”提供技术支撑,“精准化”是“数字化”的功能呈现。“精准化发展”与“数字化发展”之间存在共同的数据前提,即二者都需要占有大量的基础数据与信息,进而发挥多项技术的智慧联动,精准分析、追踪和预测结果。只有精准解析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精准预判教育主体的发展诉求,才能实现教育资源的优质供给、教育内容的智能匹配、教育问题的精准推送,特别是对“重要领域、关键地区、重点群体、特殊时期”的精准发力,这是支撑构建高质量数字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

3. 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前景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各领域、各行业所产生的影响愈加深远,“数智化”的概念不断得到丰富和扩展。其实,“数字化”和“数智化”指向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范畴,前者侧重技术,后者侧重应用,但二者却紧密相连,都以“数据”为基础,前者重在数据采集分析,后者重在数据智能决策。当数据作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数字化转型与数智化升级的时代意义和社会功能便愈加凸显。根据DIKW模型[该模型是理解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和智慧(Wisdom)之间关系的模型,向我们展现了数据是如何一步步转化为信息、知识乃至智慧的方式]的理论架构可知:在“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之间存在一条逐层递进的金字塔层级体系。该模型不仅让我们认识到,教育主体有目标、有计划地促进数据资源向智慧教育转化的重要意义,更让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发现,金字塔底座可组织处理的“数据资源”越庞大、可分析的“数据间关系”越丰富,便越能真实地反映教育教学现象、呈现教育教学规律,进而有助于新知识的生成与新智慧的提升。

为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过程中,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提供强劲的技术优势。从本质论出发,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旨在实现数字技术、信息资源和教育活动之间的智慧联动;从目的论出发,数据资源的转化、再生与创建,旨在实现数据育人、以智慧育人的教育目标;从价值论出发,对数据进行有效转化,可创建和表征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文明;从主体论出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样态及主客体关系将在数字化转型中发生重大变革;从系统论出发,数字技术将完整呈现人或事物的数据纹理,并依据数据纹理为每一个教育对象建立“超级档案”,助力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从环境论出发,通过数据生态的评估与解读,可以着力破解育人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通过数据供需调适教育资源供需关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环境发展中与时俱进。总之,从数字驱动到智能驱动的数智化探索,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改革插上了提速的翅膀,不断走向深入。

三、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创变展望

信息时代,“我们正在迅速逼近人类延伸的最后一个阶段——从技术上模拟意识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创造性的认识过程将会在群体中和总体上得到延伸,并进入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正像我们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凭借各种媒介而得以延伸一样”。[7]为了全面适应现代化的育人方式,必须积极调整教育教学理念,科学把握数字化发展创新与演变的规律。尽管数字化技术具有高智能性、高交互性、高精度性、高通用性等特征,但数字化转型只是一种技术性存在,其功能和价值的发挥归根到底取决于技术使用者的认知理念和实践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开展智慧性、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探索,才能真正发挥数字技术的巨大效能。

1. 深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数字跃迁的维度

现代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技术社会,或者说现代社会的变革在相当程度上是由技术革命推动的。尼葛洛庞帝早在上世纪末就向人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网人共生的数字图景,明确指出数字技术将在未来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立足于当前数字技术发展阶段,如果通过数字技术之间的联动关系来认识和预判思想政治教育数字跃迁的维度,不难发现,大数据技术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数字资源开发、转化和共享基础,云计算技术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个性化的数据处理服务,物联网技术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多域联动搭建数据传输通道,区块链技术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建立分布式数据库,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数字智能服务,实现以智慧人。人们在“数智”维度上的超越性实践,既是对生存发展环境的适应与优化,也是通过数字化实践反观自身生存样态、发展诉求、情感体验以及精神意象的体现。虽然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深受教育思想观念、技术发展阶段、数字素养能力等要素的影响,但在其数字化创变过程中,数字化的思维意识、空间文化、技术逻辑、治理方法已日益成为一种新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数字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赋能,并不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教育教学形式的简单结合,而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全面深度整合,借助技术促进学习理念的重塑、学习时空的延展、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效果的提升。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正在国家战略的顶层布局、技术革新的强势赋能、发展动能的持续释放下,蓄力实现数字维度的深远跃迁。

2. 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数字融合的成效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是一个“创变”的过程,在数字技术强势赋能的背景下,实践主体更需要时刻保持理性,既要避免“技术冷漠”,也要保持“技术敏感”,以确保技术赋能的价值性、实效性和公平性。一方面,面向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其内容、规律、过程、方法、理念、环境、媒介等提出了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诉求;另一方面,面向高质量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既要迎接数字化时代的全面到来,也要规避数字鸿沟可能滋生的潜在危害。数字化时代,无论是在地域、国家、行业之间,还是在组织、家庭、代际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落差,进而造成人类社会的知识分离和贫富分化。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探索,既要从基础上注重均衡化的育人平台建设,更要从理念上体现教育机会、资源配置、制度政策的公平。这一伟大实践可以被看作教育领域的“数字融合”,表征了逐步消除数字鸿沟的动态过程。事实上,高质量的发展诉求与数字化的技术支撑,推进了更完备、更公平、更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

3. 广覆盖: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建设的路径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一个全新而又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的虚拟生存空间业已形成。在数字时代,实践主体因技术的进步而获得全新的生存体验和发展空间,既实现了对现实世界的技术性延展,也超越了现实社会的时空界限。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建设,前提是在逻辑上厘清技术与教育之间的互构理路,关键是在价值上明确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重点是逐步打通“要素升级—资源整合—主体联动—需求导向—泛在学习”的一体化建设渠道,立体构建“多学科交叉、多主体协同、多场景连接、多空间融合”的数字化建设路径。面向未来,思想政治教育为了实现优先发展内容、优势创新方法、优质培育生态的现实需要,要不断厘清改革诉求,力图从不同维度将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带来的环境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从技术维度出发,积极建立多域融合的数字场域,以时空场域交互、虚实场域联动拓展育人空间;从叙事维度出发,创新搭建云端互联、资源共建、仿真体验等数字育人样态;从关系维度出发,持续探索守正与创新、需求与供给、增智与育德之间的数字平衡方式,全面释放数字化教育的生产力和变革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走向深入。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产物,也是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立足当下数字技术的发展阶段,如何平衡技术逻辑与人文底线的关系、如何掌控教育领域中智能技术应用的限度和规范、如何维护数字化浪潮下的教育主权问题、如何处理技术融合教育时产生的伦理问题等,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面临的重要挑战。新时代新征程,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创造教育教学新形态,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46.

[2]习近平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8-04-23.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

[4]祝智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方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6).

[5]梅宏院士:面向泛在计算场景融合互操作为未来重要方向[EB/OL].光明网,https://economy.gmw.cn/2022-12/29/content_36267249.htm.

[6]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二次会议强调:推动改革举措精准对焦协同发力形成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N].人民日报,2016-03-23.

[7][加拿大]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麦克卢汉精粹[M].译者:何道宽.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44、150.

(来源:网络思政研究)

2020-2022 © 给大家科普一下bet356在线登录网站(2023已更新)豆瓣/知乎) 版权所有
地址:bet356在线登录网站行政二号楼5层 办公电话:0511-88791064(党委宣传部)